澳大利亚荒漠、半荒漠广布的成因
其实关于澳大利亚不同的气候的成因主要与所处的地形地势、纬度、洋流以及海岸线和国土东西宽南北窄的特性等有着直接的关系,具体分析如下。
1、从地形上来看,大分水岭(澳大利亚东部新南威尔士州以北山脉和高原的总称)紧邻东部太平洋沿岸,直接阻挡了东南信风和东澳大利亚暖流向广大内陆和西部地区深入,使得多雨区仅局限于东部太平洋沿岸,而中西部降雨稀少。
2、从地势上来看,大分水岭以西的绝大部分区域地势相对平坦,起不到抬升的作用,不易形成降水。
3、从纬度位置来看,南回归线恰好横贯澳大利亚正中部,由于大部分区域终年受副高的控制,气流以下沉为主不仅降雨稀少,而且处于副热带地区年平均气温较高蒸发旺盛,因此在南回归线穿过的澳大利亚内陆及西部地区对称分布着热带沙漠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
4、从洋流来看,澳大利亚东部有东澳大利亚暖流流经,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而西部则是西澳大利亚寒流流经,有降温减湿作用,在此影响之下澳大利亚沙漠甚至与非洲的撒哈拉沙漠一样直达西海岸。
5、澳大利亚国土轮廓相对完整,没有较大的海湾深入,同时澳大利亚大陆东西宽、南北窄,相对扩大了南回归线高压带在澳大利亚的控制范围。
修运河能否沙漠变绿洲?
关于将一个地区的水资源引流到沙漠改造成绿洲这类话题,无论是埃及的“新河谷计划”,还是我国的“藏水北调”、“海水西调”等之前已经讨论过很多,如果笼统的说不行可能会打击了一部分人的积极性,但是真正实施起来又会遇到一系列的问题,最主要的有没有必要实施,毕竟人定胜天、劳民伤财的事不能干。
但要说到在澳大利亚修一条贯穿南北的运河,是不可能将其内陆和西部广阔的沙漠改造成绿洲的,原因如下:
1、上文中讲到,澳大利亚大路东西宽、南北相对较窄,修一条贯穿南北的运河很明显是不可能有效的影响到呈东西对称分布的热带沙漠气候,而且即便是在沙漠的中间修南北走向的运河,也会因为澳大利亚西部印度洋沿岸盛吹离陆风,也会出现运河两岸不同的自然现象。
2、澳大利亚主要的降雨集中在大分水岭以东的太平洋沿海区域,而广大内陆和西部地区降水稀少,没有充足的淡水源难倒盲目的挖一条连接帝汶海至大澳大利亚湾的海水输送通道?
3、澳大利亚沙漠面积高达155万平方公里,是我国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近5倍和我国八大沙漠的近3倍,且是自然环境下形成的,主要表现为降雨稀少、蒸发旺盛,很显然澳大利亚西部没有充足的水资源来支撑“沙漠改绿洲”这样的计划。
澳大利亚当前有必要改造绿洲吗?
众所周知,澳大利亚是当今世界上比较发达的国家,其国土总面积约为769.2万平方公里,在世界上排名第六位,人口约为2544万略比我国的上海市人口(2423.78万人,)要多,但二者的人口密度却相差不止一星半点。
上海市的区域面积为6340.5平方平方公里,人口密度约为3823人/平方公里,而澳大利亚的人口密度仅3.31人/平方公里,二者相差1155倍。很显然,根据澳大利亚是一个“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坐在矿车上的国家”的实际,当前是不需要兴建如此浩大的工程,毕竟澳大利亚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地广人稀的国家。
以上内容,欢迎点评!
文|原创、图|网络,欢迎点评和转发!返回搜狐,查看更多